黑龙江跨境大桥桥头区产业规划(2015-2030年)

项目地点:黑龙江跨境大桥桥头区

项目规模:36平方公里

项目时间:2015年

一、项目背景

十八大以来,黑河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从重化工、房地产等主导产业拉动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知识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金融等服务业和机械设备、高科技制造业推动转变,现代服务业和高加工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主导力量;

其次,我国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快速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做出了新部署,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全面推进,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国务院近期又提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再次,中俄全面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两国元首于2014年5月20日签署联合声明, 2015年9月3日,中俄两国代表签署了修订1995年建桥协定的议定书。预计2018年建成通车,在黑河入境的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工程已正式动工。黑龙江大桥的建设将有效解决长期制约黑河发展的关键性制约瓶颈,使黑河长期积累的对俄贸易、投资、科技、教育、人文交流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优势能得到彻底释放,为黑河与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创新进一步务实合作的模式、机制提供了最大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同时,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石油价格急跌和乌克兰危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俄罗斯逐步陷入了严重的经

济困境。为了加快走出困境,2014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关于俄罗斯社会经济法超前发展地区法》的联邦新法案,对中国、韩国、日本敞开竞争大门。新形势下黑河深化对俄合作既面临新困难,也迎来新机遇,对俄合作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2014年7月省委书记王宪魁在黑河调研对俄经贸合作和产业园、产业项目建设时强调,要利用对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境内外园区建设,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跨境产业链深度融合对接,实现境内外产业园区互动发展。积极推进对俄大通道建设,做好黑龙江大桥桥头区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地摆布物流项目。不断优化环境,着力引进对俄合作项目,做好对俄资源开发,发展高附加值对俄出口产业,不断挖掘和培育对俄经贸新的增长点。

为了充分抓住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管旅游委会提出以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基础,加速推进建设黑龙江跨境大桥桥头区,为将来进一步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划目的

——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确定黑龙江跨境大桥桥头区产业方向、加快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指引。

——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申报黑河综合保税区提供基本思路。

——为黑河市人民政府、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加快与俄方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三、 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以扩大和深化对俄合作为主线,以黑龙江跨境大桥建设为契机,突出黑河的对俄合作综合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绿色资源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努力构筑以跨境商贸物流产业为先导、以特色进出口加工业为基础、以生态经济服务业为支撑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把黑河建设成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门户节点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定位

——中俄合作转型升级示范区。进一步挖掘“两国一城”所蕴藏的合作发展潜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加快中俄合作转型升级的步伐,超越商品交换的传统形式,努力推动双方资金、技术、人才、原材料等要素资源的结合,实现“两国市场对接、两国资源共用、两国园区互动、两国联合创新”,为中俄合作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黑河转型发展引领区。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做强做大现有产业;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培育发展生态型、科技型新产业,引领黑河转型发展。

——黑河宜商宜产宜居宜游的产城一体化新城区。坚持产城融合的思想,促进城市人口的聚集,壮大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丰富完善黑河主城区的功能,显著提升黑河主城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带动黑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进一步发挥黑河对俄人文交流优势和中俄“两国一城”特色,推进中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建设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落实

“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把黑河建设成为祖国北疆的明珠城市。

(三)发展思路

黑河桥头区产业发展思路是: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壮大存量、做优增量。

突出特色。黑河桥头区的最大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俄交流合作方面,同时,在发挥对俄人文科教合作和黑河生态环境、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优势方面潜力巨大。因此,桥头区产业发展方向是能大量利用俄罗斯自然资源并充分体现俄罗斯资源价值的产业,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竞争力突出的产业,对生态环境依赖度高的产业,对原材料要求严格的食品加工业,以及能充分利用俄罗斯科教资源的产业。

抓住重点。抓住重点意味着要解决企业落户和成长壮大过程中的核心难点。目前,黑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困难一是缺乏连接国内市场的营销网络,二是产业配套基础能力薄弱、物流距离远成本高,综合成本不具备竞争力。为此,黑河桥头区要以跨境大桥的建设为契机,采取传统手段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着重打造连接国内消费市场、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地与黑河、俄罗斯之间的经贸网络和现代化物流体系,同时要努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两国海关监管合作,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

壮大存量。努力推动现有的俄电加工企业、汽车(工程机械)出口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与国内知名品牌企业、大型企业和具备营销推广能力的企业进行合营、合资,鼓励行业内企业实行横向和纵向兼并重组,培育行业单项小龙头,壮大产业规模。

做优增量。按照生态、科技的要求,优选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链。对跨境商贸物流产业,重点是加强大宗能源资源产品、电子商务、互市贸易的发展;对特色进出口加工业,重点突出能利用俄罗斯优质廉价电力、环境友好的能源密集型加工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绿色有机食

品加工业,在俄罗斯竞争优势明显的专用车辆出口加工、工程机械出口加工、建筑材料出口加工、电子通讯产品出口加工等;对生态经济服务业,重点发展能突出黑河生态环境优势和中俄人文科教交流优势的健康养老、旅游服务产业、商务服务产业以及中俄联合科技创新。

(四)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15-2020年)

到2020年,黑河桥头区要基本建立起面向两种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竞争能力突出、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主要产业发展目标是:

——现代跨境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取得量的突破和质的转变

规划期内,要进一步挖掘对俄贸易的优势和潜力,扩大贸易总量,优化贸易结构,实现黑河对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积极把握加工制造地、货物通关口岸和进出口交易行为“三地分离”的国际贸易新趋势,巩固传统优势出口品种,突破发展大宗能源、资源产品进口;利用跨境邮政邮路优势,抓住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兴起的机遇,建设对俄跨境电商物流转运枢纽;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互市贸易模式创新,形成“双向流动,进出两旺”的边贸发展新格局。

到2020年,黑河桥头区年进出口总额突破30亿美元,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20亿元。

——进出口加工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规划期内,坚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的方针,充分发挥商贸物流产业的先导带动作用,打造俄电新材料产业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机电(专用车辆和工程机械加工)产业链、电子通讯产品加工链。

到2020年,进出口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增加值达到10亿元。

——生态型服务业形成聚集

规划期内,要充分发挥临江、边境、口岸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业总部经济,大力发展出入境游、边境风情游、边境购物游等符合区域特点的文化旅游,建设黑河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中枢和业务集散中心;充分发挥黑河的生态宜居环境优势和自然气候特点,提升反季节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创出品牌;立足对俄人文科教交流的深厚积淀,开展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对俄商贸服务业;大力培育跨境电商产业。

到2020年,集中10家以上旅游企业总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年出入境游客总数突破100万人次,生态型服务产业总收入达到20亿元,增加值超过5亿元。

——对俄合作平台建设与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

立足长远,加快黑河综合保税区的申报、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地方政府层面的对俄交往合作,建立海关、边防、检疫检验日常工作联动机制,简化货物、人员往来通关手续,使黑河成为中俄边境线上通关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口岸城市,提升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程度。

(二)中远期目标(2020-2030年)

——跨境商贸物流产业

到2030年,黑河桥头区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

——进出口加工业

到2030年,进出口加工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增加值达到40亿元。

——生态型服务业

到2030年,集中50家以上旅游企业总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年出入境游客总数突破300万人次,生态型服务产业总收入达到80亿元,增加值超过20亿元。


更多案例